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培育新时代高技能人才,4月24日,天津海河教育园区管委会联合天津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走进学院,举办了“工匠涵养创新工程”专题宣讲会。学院数控加工技术专业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2021级中高职系统化人才培养班的200余名学生现场参加,共同学习政策解读,感受工匠精神。
天津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现代控制技术教研室教师冯艳莉对“工匠涵养创新工程”的战略意义与实施规划进行了深度解读。“工匠涵养创新工程”是高级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金字招牌”,为解决区域产业人才需求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津南样板”。近年来,“工匠涵养创新工程”经历了从“工匠涵养班”到“工程师涵养班”再到“人才定制班”的递进式发展,构建了不断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在此过程中,“工匠涵养创新工程”的培养对象、用人主体、出资方式和毕业流向等都出现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截至目前,“工匠涵养班”已成功实施4期,共涵养了10余所院校的94名学员,毕业学员全部被中国航天、中海油、中核机械、核工业理化院等知名企业录用,用人企业回访结果显示企业满意度100%,多名学员已经成为企业中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
学院毕业生白宇、齐学发同学就曾是“工匠涵养班”的优秀学员,他们毕业后高薪任职,所在企业将新采购价值1亿元的设备直接交给白宇进行操作,齐学发更是靠着自己过硬的技术实现了工资翻涨好几倍。2025级“工匠涵养班”开设了数控加工技术、机电一体化两个专业,计划招生50人,课程设计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深度融合企业实践资源,学员可享受专项补贴与职业发展指导。在答疑环节,天津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导师张娟及企业代表针对学生关注的选拔标准、实践资源、就业前景等问题逐一解答,为同学们提供了一条明确的成长路径和广阔的职业前景。
“工匠涵养创新工程”专题宣讲会以“政策解读+案例分享+互动答疑”的创新形式,再次搭建起政、地、企、校协同育人平台。学院作为“工匠涵养班”的人才孵化地,将持续深化与政府、行业、产业、企业的多方联动,为机电学子提供从“校园”到“职场”的无缝衔接通道,助力更多青年在技能报国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书写属于新时代技能人才的精彩华章。
|